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入夏以来全市打捞蓝藻48万吨

  今年是太湖安全度夏的第5个年头。眼下正值盛夏酷暑,太湖应急防控也随之进入关键期。7月30日上午,市有关领导从管社山码头登上“环监一号”轮船,实地察看当前太湖水情藻情。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21日出梅以来,已接连出现近10天的晴好天气,预测8月上半月降雨量偏少,平均气温依然较高,这对蓝藻生长形成有利条件。虽然市环保部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各项监测指标显示,影响蓝藻生长的总磷等指标有所改善,但专家分析,太湖水体“藻类生境条件”尚未根本性改变。

  据介绍,今年太湖首次监测到蓝藻的时间是在5月3日,较去年延迟了2天。截至目前藻类最大集聚面积为283.84平方公里,低于去年同期的505平方公里。4月以来无锡水域巡视监测藻类密集度均值为618万个/升,同比上升了49.3%。主要原因与气候条件有关。今年4-7月份,太湖水体温度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加之水体不流动,太湖出现了大面积的蓝藻集聚。7月30日上午天气晴好,太湖湖面波光粼粼。“环监一号”轮船在驶往梅梁湖方向的过程中,在湖体中央湖面并未见到大面积的蓝藻集聚,偶有呈带状的蓝藻水华漂浮在水面。有关专家解释说,这与气象卫星监测到的藻类分布有所区别。原因就在于风力比较大。而一旦有风,集聚的蓝藻就全部被打散,有的甚至“躲”到水下0.5米的地方去了。从目前卫星监测到的情况看,太湖蓝藻分布的区域范围有所缩小,但集聚区域仍为西部和北部水域。包括太湖西部的宜兴沿岸和南部的湖体沿岸水域,受季风、地形地貌的影响,今后一段时间太湖西部和北部较易出现藻类聚集。

  太湖蓝藻密度增加一倍,蓝藻打捞量也相应增加。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入夏以来截至7月26日,全市共打捞蓝藻48.2万吨,而去年同期是24万吨,其中一半的打捞量发生于十八湾沿线。目前,新鲜的藻类做到“日产日清”,“陈藻”的处置技术也有所突破。黄泥田港、渔港蓝藻处置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加之杨湾、月亮湾、壬子港、新安等藻水分离站的共同运作,蓝藻的打捞与处理能力都在提升。

  省长李学勇于7月28日专程到无锡检查太湖治理工作。市有关领导在昨天的会议上指出,太湖流域已进入高温少雨季节,气象条件和水体环境都对太湖安全度夏带来考验。要加大蓝藻监测力度,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一线打捞工的智慧,了解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打捞是最后的防线,要加大对水源地外围、重点水域的打捞,对打捞队伍的机制要加以完善。”(练维维)

上一篇:善卷村转型:“不开发”是最好的开发
下一篇:被黄蜂蜇了可涂碳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