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限抗令渐成一纸空文 仍有人主动“求药”“求针”

  8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执行。半个月过去,记者探访锡城医院、药店发现,“限抗令”执行情况有喜有忧。

  医院受电脑系统限制,医生无法“越级”开药

  调查中得知,以前三级医院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种类在100种左右,二级医院也有70-80种。而《办法》规定,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超过35种。这意味着至少半数抗菌药物被“踢出”了医院。据了解,从今年3月份开始,8家市属医院均按规定开始清理药房,遴选出本院所需的抗菌药物,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抗菌药物泛滥的可能。

  《办法》还对抗生素的使用权限作出明确规定:住院医师只能开“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主治医师才能开“限制”级抗菌药物,而“特殊”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市人民医院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受电脑系统限制,每位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只能开具属于自己权限的抗菌药物,无法“越级”开药。而从8月1日起,“特殊”级抗菌药物就被“踢出”该医院门诊电脑用药清单,只能住院患者使用,且须经有会诊权的医师会诊后才能开药。

  从去年下半年起,市四院就制定了抗菌药物的处方点评制度,每个月组织药师对医师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与去年上半年比,该院下半年住院患者人均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下降24.4%。人民医院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公示。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该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仅为18%,而去年同期高达45%;住院比例也在60%以内,比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

  药店“消炎药”想买就能买走

  《办法》实施后,抗菌药物在医院的使用无疑进一步收紧了,而药店是市民获得药品的另一重要渠道。记者8月19日来到中山路上的崇安区中山大药房,称“喉咙发炎要买消炎药”,店员拿出一盒头孢克肟胶囊和一盒阿莫西林胶囊,让记者选择。买卖过程中店员完全没有询问处方单,最后记者轻松买到阿莫西林消炎胶囊。

  随后记者又来到人民中路的崇安寺大药房,问有没有消炎眼药水,店员推荐左氟沙星滴眼液。当记者指着药柜上的标牌“凭医生处方拿药”,说“没有处方”时,店员答道:“没事,没处方也能买。”在学前东路上的一家药店,只见金霉素眼膏像畅销商品一样摆放在离收银台最近的柜台上,和上两家药店一样,没有处方记者也顺利买到了药。

  记者走访的几家社会性药店,工作人员都没有提出要看处方,顾客想买就能买走。市民主动“求药”、“求针”对于“限抗令”的实施,市民反应不一。8月19日在市二院发热门诊外,记者遇到准备去交费取药的郭小姐,“感冒发烧、咽喉痛,本来想挂水,但医生建议吃药。”在她拿的药单上看到的是百服宁、小柴胡颗粒等药名,并没有看到抗生素类药,“现在都在宣传抗生素滥用,我们市民也很害怕,多吃抗生素对身体肯定有害。”在二院门诊楼里,记者随机询问了10多位市民,基本上人们都知道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但对于“限抗令”的实施效果,则不少人表示需要“进一步观察”。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这句业内行话逐渐成为医生开抗菌药物处方遵循的基本准则。“市民通常认为使用抗菌药物后病就好得快,这是误区。”二院一位内科医生说,从临床看,感冒患者至少有半数不需要输液、吃抗生素,但还是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开抗生素类药,甚至主动要求挂水。他认为,市民用药习惯不改变,“求药”、“求针”现象不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业内人士分析说,要遏制抗生素临床过量使用的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出台约束医生、医院的各种措施外,还要市民积极配合医生,更重要的是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杨明洁 见习记者何朋)

上一篇:购买“家校通”服务必须家长自愿
下一篇:锡城5000管“益虫”上树捉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