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家政行业供需平衡之道 访谈锡城首位“家政状元”

  日前,在无锡市首届家政服务行业大赛上,五旬“阿嫂”丁琳获得四项全能冠军,并被授予“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我市第一位“家政状元”。

  丁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一名优秀的家政人员而言,证书只是个入门许可,在随后的从业过程需要不断学习,要让自己成为一本小‘百科全书’。”针对家政市场供需中“质”与“量”的问题,丁琳结合她的“成长”之路,与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讨。 

  供需失衡,花钱难买好服务  

  4年前,丁琳的小孙子出生,让她和家政行业有了接触,“当时家里千挑万选找了一个月嫂,但还是有很多服务做得不到位。”其实,丁琳自己就是临床护理科班出身,有16年护理工作经验,看着家里的月嫂做来做去不称心,丁琳决定亲自上阵。她托朋友从台湾买来大量育婴书籍,还每天登录网络学校学习,一边做一边摸索。 

  后来,丁琳在和亲戚朋友交流时发现,很多人都为找不到好月嫂而苦恼,抱怨千辛万苦请来的月嫂“照本宣科不懂变通,不善言辞难以沟通,干活马虎不细心,脾气坏缺少耐心”。一面是“金牌”、“银牌”月嫂行情水涨船高,一面却是客户抱怨花了钱买不到称心的服务,“供、需双方在‘质’的层面上严重失衡,”丁琳敏锐地嗅到了这一商机,立即报名参加了总工会干校的培训,取得中级从业资格后开始招兵买马,请来一批护士或护工出身的专业人员,经过三个月集体闭门修炼,开起了自己的月子会所。  

  服务标准缺失双方“气不顺” 

  在外派住家月嫂的过程中,丁琳渐渐发现了问题,“现在市场上通行的家政服务合约都只笼统列了几大项,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的增减,有时候同一项内容需要服务的程度也不一样。但由于没有一个详细的量化标准,双方不时会在价格上发生分歧。” 

  出身总工会干校的杨红梅,是许多雇主眼中的“金牌家政”,从业五年以来几乎没断过活儿。由于要兼顾家庭,杨红梅曾婉拒了不少客户。问及收费标准,杨红梅坦言,基本是一次做3小时收1000元。 

  记者走访发现,收费标准的这个问题也曾困扰许多家庭,“好像保姆的收费都是随便定个价,有时候在中介说好了价格,到家以后又会以服务内容超范围为由增加收费。”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受访家政人员抱怨雇主太抠门,活多钱少。 

  好家政经得起“立体化”考验  

  在丁琳的会所里,对每一个入住的产妇她都要全程主导跟踪服务,“每个产妇、婴儿的情况都存在差异,服务自然要因人而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的中医、食材、心理等辅助技能,才能确保服务到位。”对于那些住家家政服务人员更是如此,“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客户的家庭关系。比如,在护理婴儿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醒客户,保持母子之间的必要沟通交流,有助于婴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还要学会融入对方家庭,了解家庭成员的喜好,耐心倾听对方需求,好的家政人员应该成为客户家庭关系的润滑剂。”个人的脾气、性格等都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

  市总工会干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即使是在培训中表现不相上下的学员,进入市场后行情也可能天差地别,“除技能以外,细心、耐心、责任心,尤其自主学习能力,对家政人员的职业生涯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上一篇:北塘区成立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下一篇:旅行社暂停赴日游 市民宁损失签证费也要取消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