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之内,身心悟自然之美;一园之内,精神得艺文滋养。他打造的中式园林尤擅借助太湖石的诸般玲珑,与建筑、环境产生奇妙的文艺共鸣,令一众名家拜倒。他自己的园子“博古园”被誉为当代江南造园的名作。去年底,央视专门为这个园子拍了三集纪录片。园子主人华雪寒先生,因精通仿古造园,且对用石格外讲究,被多位文化名人称为“叠山神手”。
18年
65座园林
“所有的园子都需要不断修整、完善。”华雪寒并非科班出身的设计师,而是一名工程师,早先开过货车,还办过绣花厂,在绣花厂300多平方米的旧址上,他凭借着自己对于风雅、古典的想象,2003年开始建造“博古园”,一路建高墙、引池水,铺地的青砖、鹅卵石、拼花花型俱是讲究。经过长达七八年的建设、调整,形成一座逐渐成熟的园林。小园一面世,就在本地文艺圈内迅速扬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博古园。但见城市一隅,独立着一片灰色老砖和石材砌筑的古典风高墙,高处可见马头墙,墙内镶嵌老花板、精致砖雕等传统的中式建筑素材。在周边邻居们的眼中,“里面缩微了一处寄畅园一样的漂亮园子。”“每到深秋,更入佳境”,园子的图片也被转载在不少朋友圈和自媒体。骨子里特别喜欢古代字画、明式家具和瓷器收藏的老华慢慢造园、改园,声名鹊起。渐渐地,老华到全国各地造园,钱绍武在北京的九松园、石家庄晏钧的晏园、河南新乡玉园等名园都出自他的手笔。本地网红私家园林研山堂、蒲园的造园也是他的作品。截止到现在,他已经设计、督造了整整65座大小园林,小的36平方米,大的数千平方米。
没有图纸
胸中自有沟壑
没有套路,没有图纸,一树一石,一旦托付设计,华雪寒便亲自寻访敲定每一块太湖石,然后在现场督导每块奇石的堆放角度,将造型复杂、大件的石头整理得每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我从一进门就开始构思,周围的景,园中的人,建筑的角度和方圆,整个创作天地就是一块空白的立体画布,逐渐镶填素材,然后调整、变换。”
假山、水池、古建、花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假山即是 “叠山”。华雪寒只爱用古往今来备受文人喜爱的太湖石。“选石头特别花精力,它们的大小、形状,既要符合我的想法,也要符合环境、建筑的肌理,与园子协调,很多时候,确实是可遇不可求。”一个园子,往往要花一两个月淘选石头,加上现场督造也需要两三个月,一旦开工,老华就忙得脚不沾地,但乐此不疲,因为每个造园的项目于他,就是一次全身心创作的生命,无不尽心尽力。
去年底,央视九套制作了三集《玩的是古》,从不同季节拍摄了华雪寒的博古园以及其间的收藏,无论是大雪纷飞时,还是古琴鸣奏起,这座园子都能展现当代江南园林的精致、古朴,以及一个充满了园林梦想的文人意趣空间。
美学高度
决定“传世”水准
每一个园子,华雪寒都抱着“可传世”的目的精心设计、悉心构筑。
“围池边”,是华雪寒的叠山准则。叠山,更多的是一种借景手段,因园林面积普遍不大,借用外围的景色、建筑风貌等景观成为必要。如石家庄“最美私家园林”晏园,设计时将园子西侧的围墙进行拆除,城市公共绿化自然引入园中;北京九松园通过假山巧妙障景,加上葱茏花木,隔断视线范围内的墙外建筑,形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太湖石独特的色彩和玲珑孔洞,更在北方深植了清润风雅的江南园林基因。
园中造景本身是个奇思妙想的过程,造园四要素都是美学引领,对于最难环节叠山部分,华雪寒评论,大部分时候要遵从传统的法则,但更多时候这项实践过程是不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实际场景进行的综合布局。而藏品古画、古瓷里沉静、质朴、斑斓的文化基因带来一定的审美高度,抓取和定格这些美,正是自己这个设计者始终努力缔造“韵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