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含苞待放的日子,惠山区阳山的“美丽季节”扑面而来。71岁的陆区施家村村民许庆元趁不下雨给桃树洒药治虫,妻子在给他帮忙。药具都在他小三轮车上,做到尽量不漏到停车的村道边。“虽然全村路面进行海绵化改造后,污水和雨水都被过滤净化后排放,村里的水系也都沟通了,一般不再积涝,但是施家村刚建成的‘美丽村’,是大家一起努力得来的好环境,村里人人都很珍惜爱护它。”陆区社区党总支书记时凯说,在这个只有64亩生活区域的自然村落,69户181位村民共提议齐动手,用半年时间实现了全村百姓的海绵化改造梦想,前不久通过了市相关部门专家组的验收。
同处桃花源
低洼村盼除“心病”
家住施家村村口的老陆家,位于村里最低洼的地块,一家人每年逢雨季就为排水发愁。他们联合左邻右舍,到社区反映问题。时凯到村头一看,就明白了村民的心思:施家村是阳山的古村落,与镇区相连。镇区经过整治面貌整齐划一,作为邻居,施家村的村民们有想法:同处阳山桃花源,古村在换新颜的同时,大家都有了建成“海绵村庄”的梦想。
百姓的想法,通过村里召开的村民代表协商会议得到明确:村容村貌进行整体统一改造,房屋外观全部统一为白墙黛瓦,河道沟渠畅通流动,80亩桃园的农业生产区和生活区以低矮围墙相隔,但良田美池景观仍一览无余。“整容工程”一期从去年7月启动,村民们也一起动手忙起来。
60多岁的老村组长王建平,是村庄整治带头人之一。村里定下的方案涉及到村民房前屋后的,他都会上门解说一通,许多村民了解动态后,主动投入协助推进施工。27处违建车库,也在这个行动中被拆除,10多只农村旱厕被填平。村里的硬件变了样,村民们就想着如何扮美环境,把家里的前前后后弄干净。村里在整治后新增的4000多平方米空地上种树栽草,成了鸟儿的“打卡地”。
二次协商会
“海绵”来落地
“光改了外观,村民还不是很满意。”时凯说,一些村民有了建设“海绵村庄”的设想,在村里再一次召开的村民代表协商会议上得到拍板,决定由集体投入450万元,在原来宜居村的基础上,创成独具“海绵”特色功能的“美丽村”。方案既定,时凯邀请市里的专家对海绵村庄建设进行规划设计,而村民们也为“美丽”而忙起来。很快,村民们从来没见过的下凹式绿地过滤系统、5层透水路面等“海绵装置”一一落地,“村庄的60%以上面积被‘海绵化’,达到了百姓想要的效果。”
海绵化改造要打通水系。村里利用2个以往废弃的鱼塘,把隔离水塘的泥埂挖开,使两塘相通,并在水底埋设2根水管,使水塘与外河陆区港、武进港沟通,死水成了活水,久违的鱼儿也游了进来,村民笑称自家的房子告别臭水沟成了“湖景房”(如图),“这个小河塘远处通着太湖呢,大家要好好保护。”泥埂两边挖开后,水塘中央多了个不足2平方米的小岛。村民周振阳家原来养了几只兔子,就干脆把兔子放到岛上去,做了个兔子窝,平时村里的孩子们就往岛上扔菜叶。“兔子岛”就成了村里整治后的一景,到这里来散步的人们都会来“打卡”。
海绵“黑科技”
村民求科普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以后,还要共管共享。许庆元家正在翻建房屋,村里共创“美丽村”,对房屋外立面风格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他二话不说,主动把原定的彩瓦更换为黑琉璃瓦,特地跑到宜兴去订货,比原来每片瓦贵2角钱,“白墙黑瓦好看也整齐,自家多出点钱没关系。”他说。村里花钱配了专职保洁队,不少老党员、村民主动在闲暇时候参与进来,一些散步的村民养成了清理路面垃圾的习惯。
不到半年,施家村建成了环境优美的“美丽村”,过去很少有人愿意走进来的“镇上古村”,一下子成了阳山镇上居民的网红打卡地。最近,一些村民又向村里提建议,村庄换新颜后,用于过滤流水的植草沟里,种植了菖蒲、美人蕉、结缕草等,大家都不太认识,越来越多的鸟类也是很好的科普平台,可以做一些标牌,让人们在散步时还能增加一些新知识。时凯说,这个建议不用召开协商会议,村里马上就办。
阳山镇相关负责人说,结合百姓的自治要求,镇里出台了《“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共同缔造行动纲要》等文件,将政府主导性与群众参与性相结合,增强社会互动,促进了村庄整治水平不断提高。施家村的做法,在一些自然村推广,还得到了镇“以奖代补”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