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老照片——沙文丼76号,老房子越拆越少,断了历史断了记忆

无锡老照片——沙文丼76号,老房子越拆越少,断了历史断了记忆

席建南/文摄

1996年无锡市摇车湾地区要拆迁了,沙文丼76号邻居门墙上已经写上拆字。

这个房子是民国时期建造的房子,很有特点,两扇木门,一对门环,门的上面是砖雕,门坎也是木头的,要跨过去,两扇门窗也是木头的,包括放在门口晒太阳的马桶,我也很熟悉,能勾起以前母亲每天的作业,一副对联,喜气洋洋大有年,生气勃勃人长寿,过年了,中国的老百姓每家每户总是有贴对联的习俗,把一年的喜庆祝愿,期盼,都贴在门上。

年轻时听我母亲说,我外公就是个建筑师,老的第三人民中学校舍房子就是我外公设计的,他是个知识分子,画画和建筑师是他的职业,40几岁得了痨病,早逝。

我出生在南门羊腰湾姚巷20号,祖上的老房子是我外公的遗产。两开间六米宽,木头的门窗,每天早晨起来先把木头的板卸下来,再用竹竿把木窗撑起来,木窗下面也是木板。

我看见过外婆出去买菜回来,把手从窗子伸进去,掂起着脚,把门闩一拉,门就开了,阳光普照。

那年代没有门锁的说法,也不存在有小偷偷东西的说法,民风很好,外婆在门口捡菜,和邻居唠家常。我坐在门口的小板凳子上,眼睛经常往天空上看,有没有飞机飞过。外婆经常夸我很乖,胖乎乎的脸,很能坐得住,儿童时代的我是有点乖,甚至乖的有点傻呼呼。

由于外公死的早,家里只有三个女人,外婆,我妈妈姚巧娣,我妈妈妹妹叫姚巧妹,迫于生计,我妈妈八岁就到申新三厂(就是后来的国棉壹厂)做童工,一直到退休,姚巧妹在无锡缫丝一场也做童工,姐妹俩开始了艰辛的童年生活,由于外公早逝,家里三个女人却没有一个男人了,本来比较富裕的家,一下子生活就艰辛起来了,这说明一个家,如果缺少一个女人或者是缺少一个男人,都是不完整的家。即使留下一个很大的房产,家,仍然是不完整破碎的家。

我听母亲说,那时候从南门到申新三厂走去上班,要经过体育场,到处是一片坟地,上夜班特别吓人,感觉是有鬼出现,坟场到处是嘘嘘的响声,而且还有打劫的人。那时候的童工上班自带饭的,手里拎着饭盒冷冰冰,瑟瑟发抖,路过坟地总是心里在想,不要碰上鬼。在厂里边做工,如果发生错误,做的不好,拿么温(领工班头)要用竹条子抽打手掌,让女童工吸取教训。我母亲是国棉一厂的纺织女工,真是辛苦了一辈子,今年四月份走了,86岁。

母亲她以前还跟我说过,她经常看见瞎子阿炳华彦均,穿一身长衫,拿一把二胡拉二胡,带一副墨镜,脏兮兮的,就是沿街要饭的叫花子。

现在清末民初的老房子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城市里几乎是看不到了,江南的农村,也是要去花心思去找的,就像淘宝一样,大海淘针,无锡安镇那农村,农民也是住30层高楼大厦了,就是现在所谓的新农村。老房子越拆越少,拆断了历史,拆断了记忆,是好是坏很难说清。

上一篇:无锡老照片——1999年,市中心的健康路全面改建工程开始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