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码头一年亏40万 老板期盼结合旅游市场转型走出困境

  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位于南长区大公桥东堍的书码头表演评弹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号称“江南第一书场”,也是江苏省唯一的民营书场。但是,装潢一新的书码头却遇到了经营困境,由于经营成本高、客流量少等原因,书码头一年要亏损近40万元。

  无锡书码头一年要亏近40万

  8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无锡南长区大公桥的书码头,这是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下方悬挂的招牌上写着今天要开演的剧目——七侠五义。虽然首场演出定在下午一点半,但记者发现早在上午11点多,就有老书迷早早赶到了书码头,等待开场演出。72岁的吴爷爷来书码头听戏至少有15年了,是书码头的忠实主顾。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吃好中饭就会来这里,花上3元钱就能吹着空调、喝着茶听说书,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虽说有老顾客捧场,可书码头的老板陆晓平仍一脸愁容。陆老板告诉记者,虽然书码头拥有不少忠实的老主顾,但目前经营十分困难,一年要亏近40万,实在是吃不消。陆老板告诉记者,他是2006年接手这个书场的,当年租的是居委会的房子,房租只要1.2万,演员演出费一般在120~150元/场之间。再加上水电、服装、灯光等开销一年最多也就只要十万左右,基本上能做到收支平衡。

  但到了2008年,书场遇到拆迁关了一段时间。2010年,新造的书码头比原来漂亮了不少,但房租也涨到了12万/年,而且已经是政府给的优惠价。而评弹演员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上涨到450—500元/场,再加上员工工资、水电费等,一年下来大概要支出近六十万。而现在前来听戏的大多是老年人,每天在100人左右。按照每人3元的门票,一天只有300元的收入。即使有一些其他收入,书场一年也要亏近40万。

  交通不便、消费低成亏损主因

  除了经营成本高,因为交通不便造成的客流量小成了亏损的主要原因。“目前书码头所处的位置在南长街三期,街区改造后不少老居民搬离了。”加上南长街成了步行街之后,不通公交,交通十分不便,这样就流失了一部分老顾客。此外,由于南长街三期目前还没有完全造好,通往书码头的石桥上还安装了两个大石墩,所以基本上没有游客,这样也很难有新的客人来光顾书码头。

  除了客流少,消费太低也是书码头老板头疼的事。陆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光顾书码头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所以收费一直高不起来。“2010年书码头开张的时候,物价局定的票价本来是25元。”但来这里的老票友都反映票价太高,于是票价就变成了10元。后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书场无奈将票价一降再降,从原来的10元调成6元,一直降到如今的3元。“如果光靠着这些听书的老票友,书码头肯定是亏钱的。”陆老板表示,书场的转型迫在眉睫。

  期盼结合旅游市场转型发展

  “书码头是很多老无锡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经典。”陆老板告诉记者,当地政府知道了书码头的经营现状后,也给予了他不少扶持和经济补贴。但他还是最希望政府能牵线搭桥,将他的书码头和当地的旅游结合起来,转型发展。

  “现在能赚钱的书场,基本上都是和旅游相结合。”陆老板告诉记者,比如苏州寒山寺内有一个书场,就是将书场的门票和寒山寺打包在一起。客人在游览寒山寺时也游览一下书场,听一段评书,每天的游览量有近千人。仅卖门票,苏州的这个书场就能存活下来,再加上游客的其他消费,书场的日子就能过得很滋润。所以他希望他的书码头也能和古运河、南长街旅游结合起来,采用类似苏州寒山寺书场的方式,一方面书码头可以有新的生机,另外古运河游线也能增添一个新景点,形成双赢。

  此外,陆老板还表示,为了推广书码头,他目前正在打造一出新剧,为无锡籍的国际名人瞎子阿炳、薛福成、荣德生、钱钟书各写一个故事,然后采用评弹、锡剧、二胡等四大地方戏剧“串烧”形成一个全新剧目,届时将成为书码头的新亮点。(唐奕)

上一篇:七夕节为何变成了“消费节” 七夕传承之困惑
下一篇:七夕未至鲜花网上预订已供不应求 萤火虫网上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