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行者 古运河破局

来源: 江南晚报

逛夜市享美食风情,

坐游船赏城市夜景,

进剧院看夜场展演,

泡书店品夜读书香……

悠悠古运河畔,

这一夜间休闲的“打卡胜地”、

精神文化的“深夜食堂”,

正聚拢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

乐享月光下的多彩生活。

如果说,这一幕是用感性的画面描摹了夜生活的浪漫,那么接下来一组数字将更加理性地反映出夜间消费的红火。前不久在无锡举办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有夜游体验的游客占比达到了92.4%,在平均停留3天的国内游客样本调查中,高达53%的受访者会有2个晚上体验当地的夜生活。游客夜间消费支出占其全天支出的29.92%,而旅游消费占夜间消费比例接近三成。

可见,以月光下的精彩助推夜间经济发展和文旅市场重振,正不断丰富着后疫情时期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持续提升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在碰撞智慧中打开思路,在分享观点中凝聚共识。这场论坛不仅让无锡收获了“2020中国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的殊荣,也让以“今夜梁宵”为代表的夜间文旅项目、夜间消费品牌进一步探索从“网红”到“长红”有了更多方向。

关键词:场景重塑

“旅游消费有别于一般的生活消费,就在于旅游是变更场景的消费,而夜间文旅经济就是要把旅游消费的场景化融入城市夜间中,把城市夜间空间嫁接到文旅消费中,使夜间文旅消费既有旅游的快乐,又有夜间场景的体验。”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 王晓峰

“发展夜间经济要营造市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更要以艺术引领的时尚品位和文化氛围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夜间经济不能仅仅满足于重大活动期间的大场面,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培育几个‘网红’打卡地,而是持之以恒地营造城乡居民流连忘返的高品质生活场景。”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IP可能是“网红”,但“网红”不一定是IP,到处都是大型灯光秀、无人机组字拼图、不倒翁小姐姐,时间长了,审美就疲劳了。到处都是夜市、小吃、卡拉OK、相声、脱口秀,模仿借鉴多了,人们也就没有消费欲望了。

正如芭蕾舞之于莫斯科、弗拉门戈舞之于马德里、歌剧之于罗马、美术馆之于奥斯陆的认知,传统剧目、文艺创作、美术展陈、学术讲座都能够成为城市的文化坐标,并在夜晚降临时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参与。

在场景营造这一点上,“今夜梁宵”显然已从灯光、夜市、地摊升级为夜游、夜娱、夜文化、夜休闲等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市场。置身其中,运河夜宴、青创集市、特色文创、国潮品牌、时尚餐饮让人目不暇接,一个全新模式的3.0版本夜市典范在长三角腹地崛起。

我们说,传承创新、包容共享,不着痕迹地嵌入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才是夜间经济的应有底色。清名桥、古运河这块风水宝地聚集了无锡老城区最经典的文商旅资源,如何让十里长街、人文运河的璀璨时光、美丽之夜绽放得更为灿烂?那么就应串联起区域内的剧场影院、文博场馆、园林庭院、名人故居等文旅场所,在将来建设一个布局更为合理、功能更为完善、特色更为鲜明、带动力更强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延伸文旅消费链条,拓展夜间消费新空间,为市民和游客体验沉浸式的舒适生活提供全新的打开方式,为八方宾客烹调出一桌“色香味”俱佳的文旅夜宴。

关键词:数字重构

“外来游客的夜间生活、场景以及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数字重构进行支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重构夜间经济的需求端、供给端,重塑产业新格局。夜游产品制造的1.0到4.0来看,1.0的亮化大多指灯光秀,2.0呈现光影幕墙,3.0是交互艺术的装置,4.0时代更多是生活场景的进入,数字技术创新的消费场景涉及新的生活方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项目负责人 赵一静

“5G+文化和旅游让夜间经济有更多的可能性,首先可以服务更多的人,这些人包括本地居民,也包括游客。通过5G、通过创新、通过新技术,可以创造更多元化的产品,来营造更智能的消费环境,让城市夜间生活有自己的文化标签,进而形成一城一面,让地方文化和科技文化能够深入到城市生活中。”

——华为数字政府智慧景区服务部总经理 张森森

这几年我们看到大量的新科技应用到夜间旅游项目中,包括无人机编组、全息影像、数字仿真等,其中既有数字科技的成果,也有装备制造、通信技术发展的功劳。在光影技术基础研究和创新应用方面,中国目前已经走在国际前列。

喜爱打卡“今夜梁宵”夜市或是体验过古运河夜游实景演出的市民游客不难发现,数字技术环绕在我们的身边。自清名桥广场起至夜市码头……每一处驻足停留都散发着科技的光芒;运博会开幕的水域舞台上,无人机、灯光特效、移动全息影像把江南之夜点缀得美轮美奂;倾力打造的夜游古运河实景演出,依托绕城而过的运河景观、水岸舞台,将戏曲舞蹈、诗词歌赋等古典艺术,数字化融入江南运河灵动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其独特的江南韵味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和认可。

未来,“今夜梁宵”还将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把景区、商区、社区等实体空间的功能贯通起来,减少夜间消费活动的时空曲线,拓展线上借助VR/AR互动技术,建好虚拟夜空间,营造沉浸式体验型云端消费场景。并把握网络热点和不同平台受众特点,通过视频直播、明星秀场、网街网闻等形式,为富有特色的夜间文化文娱活动、文创产品注入更多数字基因。

关键词:管理重建

“夜间旅游和夜间经济的市场主体不仅是演艺公司,还包括但不限于酒店、民宿、度假区、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接待设施,旅行社、OTA、社群俱乐部等旅行服务商,以及文博场馆和文化创意公司,以及城市安保、保洁、公交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这些城市‘点灯者’和‘提灯人’可以提供公共服务,也可以向私营部门开放。”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城市公共空间的现代化治理,要主动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夜间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管理,坚持主客共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运作和服务水平,实现人性化有温度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舒适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关于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锡共识》

夜间经济是可感触的体验型经济,不仅彰显城市魅力,也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夜间照明、延长城市夜间交通,让居民游客在夜间消费中获得便捷、舒适的服务保障,营造安全有序放心的夜间消费环境。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建包容、多元、和谐的夜间经济,使夜间经济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既有消费热度又有服务温度。

“今夜梁宵”也将积极探索夜间经济针对性管理办法,借鉴北京、上海等地做法,设立“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等管理专岗,积极建造城市管理者与商户、消费者、活动主办方等城市夜间经济参与者间的沟通渠道,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针对夜经济发展运行中管理的“痛点”“难点”制定相应的举措,及时做出调整。同时,在当前运营基础上,结合智慧景区网络系统形成便捷、智能、网络、高效的“夜经济+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夜间经济是百姓的烟火,是城市的光芒,是美好生活的体现。夜间经济也是一项涉及城市规划科学、公共服务便利、文化遗产孵化展示、消费场景营造的系统工程,是一座城市时尚度、美誉度、繁华度的综合体现。点亮“夜经济”,今夜梁宵篇章刚刚铺开。我们将聚势而兴、因势而动,将江南古运河打造成全国夜经济第一梯队的金字招牌。


上一篇:马山芋头 喜迎丰收批量上市
下一篇:最后一页